不穩定血紅蛋白病的癥狀是什么?不穩定血紅蛋白病怎么治療?

不穩定血紅蛋白病的癥狀是什么?不穩定血紅蛋白病怎么治療?

不穩定血紅蛋白病

  不穩定血紅蛋白病是由于α或β珠蛋白鏈氨基酸組成改變致使血紅蛋白分子結構不穩定,發生變性和沉淀,形成紅細胞內變性珠蛋白小體(Heinz小體),稱不穩定血紅蛋白。

目錄

1.不穩定血紅蛋白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2.不穩定血紅蛋白病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3.不穩定血紅蛋白病有哪些典型癥狀
4.不穩定血紅蛋白病應該如何預防
5.不穩定血紅蛋白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不穩定血紅蛋白病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治療不穩定血紅蛋白病的常規方法

1.不穩定血紅蛋白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1、發病原因

  珠蛋白基因或β珠蛋白基因突變導致相應珠蛋白鏈氨基酸成分改變。部分患者的突變基因繼承自父母,表現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另有部分患者無陽性家族史,其基因突變可能是自發的體細胞性基因突變。至今所發現的病例均為雜合子,尚未發現純合子患者,偶見雙雜合子患者,這可能與本病少見有關,也可能與純合子難以生存有關。

  2、發病機制

  珠蛋白鏈的氨基酸組成和排列順序對維持血紅蛋白的結構和功能起著決定性作用。珠蛋白鏈氨基酸的替代、插入或缺失可改變血紅蛋白的結構和功能。已知下述改變可導致不穩定血紅蛋白的產生:①與血紅素結合的氨基酸被替代,使血紅素易脫失,如HbHammersmith;②非極性氨基酸被極性氨基酸替代,改變了血紅蛋白構形,如HbBristol;③氨基酸替代發生在α1鏈與β1鏈接觸處,使珠蛋白鏈間連接不穩,如HbPhilly;④氨基酸替代發生在α螺旋第3位,使螺旋易折斷,如HbDuaree;⑤氨基酸替代發生在β和ε螺旋接觸處,影響了血紅素與珠蛋白鏈的結合,如HbSayannah;⑥氨基酸的缺失或插入發生在α螺旋關鏈位置,使血紅素易自珠蛋白鏈上解離,如HbNeteroi。上述各種改變可使血紅蛋白變為不穩定而發生沉淀,在紅細胞內形成變性珠蛋白小體,附著于紅細胞膜上,使膜的變形性降低,變為僵硬,最終在微循環中、尤其在脾臟內破壞。

2.不穩定血紅蛋白病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膽石癥、感染、急性溶血性危象是本病的最常見的并發癥、應及早給予治療。輕者可無癥狀,或在服用某些藥物、氧化劑、感染而誘發溶血除貧血外,患者還可有黃疸、脾大。顴骨隆起、鼻梁塌陷及眼距增寬,心律不齊、心濁音界擴大,肝臟腫大。若不穩定血紅蛋白被氧化形成高鐵血紅蛋白,則出現發紺。

3.不穩定血紅蛋白病有哪些典型癥狀

  不穩定血紅蛋白有百余種,不同的不穩定血紅蛋白所引起的臨床表現有很大差異,多數不穩定血紅蛋白患者由于骨髓紅系代償性增生而不出現貧血,或僅有輕度的溶血性貧血,但當發生感染或服用氧化劑類藥物時,不穩定血紅蛋白沉淀加劇,溶血性貧血加重,患者往往因此就醫而明確診斷,γ鏈異常患者在出生時可有溶血性貧血,而后γ鏈逐漸被正常β鏈取代,6個月后溶血性貧血逐漸消失,β鏈異常患者在出生時正常,而后γ鏈逐漸被異常β鏈取代,0.5~1歲后出現慢性溶血性貧血,少數不穩定血紅蛋白(如HbDuaree)的氧親和力高于正常,向組織釋放氧減少,故引起血紅蛋白濃度升高達正常血紅蛋白濃度上限或稍高于正常,除貧血外,患者還可有黃疸,脾大,若不穩定血紅蛋白被氧化形成高鐵血紅蛋白,則出現發紺。

4.不穩定血紅蛋白病應該如何預防

  1、不穩定血紅蛋白病是由于血紅蛋白分子中珠蛋白基因突變使α或β鏈上的氨基酸發生替代或缺失而導致分子結構不穩定的Hb。目前已發現的不穩定血紅蛋白已超過130種,其中除極少幾種外,絕大多數發生輕重不同的溶血性貧血。β地中海貧血中的α鏈聚合體,α地中海貧血中的HbH(β4)和HbBart's(γ4),也是不穩定血紅蛋白。

  2、本病發生貧血的原因是由于珠蛋白鏈中氨基酸的替代或缺失發生在能影響血紅素與珠蛋白正常連結的關鍵部位,使珠蛋白與血紅素連結減少或不能連結。失去血紅素連結的珠蛋白在37℃時很不穩定,能發生變性和沉淀,形成不溶解的包涵體,即變性珠蛋白小體,附著于紅細胞膜內面。這種紅細胞的變形能力差,當流經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微循環時,則被扣留,附著的變性珠蛋白小體連同一部分細胞膜被吞噬掉,紅細胞由于細胞膜減少而變為球形,球形紅細胞和變形能力差的紅細胞均易被脾臟破壞,壽命減短,發生溶血性貧血。以上為不穩定血紅蛋白的常見成因。此外,在珠蛋白螺旋段上的氨基酸發生替代;α1β1接觸面上氨基酸的替代和珠蛋白鏈上氨基酸的缺失均可使血紅蛋白分子變得不穩定。

5.不穩定血紅蛋白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1、心電圖血常規血紅蛋白電泳全血細胞計數血液生化六項檢查1.外周血血紅蛋白正常或降低,紅細胞呈低色素性,大小不均,可見多染性,嗜堿性點彩紅細胞,網織紅細胞增多可不與貧血平行,特別當不穩定血紅蛋白氧親和力增高時,可無貧血而網織紅細胞計數增多。

  2、熱變性試驗,異丙醇試驗及乙酰苯肼試驗熱變性試驗易有假陽性,需作正常對照,異丙醇不僅使不穩定血紅蛋白沉淀,也可使HbF沉淀,應注意鑒別,用0.1%乙酰苯肼并在37℃溫育2~4h,可誘發變性珠蛋白小體形成,在切脾后患者的周圍血紅蛋白中易見到變性珠蛋白小體。

  3、血紅蛋白電泳在鑒定不穩定血紅蛋白上作用有限,因為大多數不穩定血紅蛋白的泳動速度與正常血紅蛋白無異。

  4、氧解離曲線檢查可發現不穩定血紅蛋白的氧親和力是否異常。

  根據病情,臨床表現,癥狀,體征選擇做心電圖,B超,X線,生化等檢查。

6.不穩定血紅蛋白病病人的飲食宜忌

  有溶血性貧血情況的可采用下面食療:

  1、枸杞銀耳羹

  銀耳20g,枸杞25g,冰糖或白糖100g,雞蛋2個。將銀耳泡發后摘除蒂頭,枸杞洗后瀝水,打蛋取清。沙鍋加水,沸后投蛋清、糖撐勻,再沸時入枸杞和銀耳,燉片刻。

  2、枸杞蒸母雞

  枸杞20g,母雞1只,調料適量。將枸杞裝入雞腹內,置器內加蔥段、生姜、清湯、食鹽、料酒、胡椒粉適量、加蓋蒸2小時取出,加姜、蔥、味精等調料,飲湯食肉。

  3、花生紅棗羹

  紅棗(去核)250克,連衣花生250克,黃豆500克,加水后先以武火燒沸,轉以文火慢慢熬至濃稠似膠時即可。

  患者應注意休息;溶血發作期不宜吃酸性食物,如豬肉、牛肉、雞肉、蛋黃、鯉魚、鰻魚、牡蠣、干魷魚、蝦、白米、花生、啤酒等,宜吃堿性食物,如豆腐、海帶、奶類及各種蔬菜、水果等;

7.西醫治療不穩定血紅蛋白病的常規方法

  1、手術治療:脾切除對部分溶血性貧血明顯且伴有脾大患者有一定療效,但對氧親和力增高的不穩定血紅蛋白患者應避免切脾手術,因切脾可能導致病情加重。并發膽石癥者常見,必要時可作膽囊切除。

  2、預后:大多數患者預后良好。少數患者貧血嚴重,可因并發感染引起急性溶血危象而死亡。氧親和力增高的不穩定血紅蛋白患者切脾后發生血紅蛋白增多癥和血栓形成,也可導致死亡。